资本如何影响百年前的电力之战?

商界杂志
关注

托马斯· 阿尔瓦· 爱迪生因为发明电灯而被世人记住,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
最初很多人知道前半句,不知道后半句。后来有人认为后半句才是最重要的,再后来,很多自诩既有灵感又舍得流汗的人还是无法成为天才。
这是为什么?我来告诉大家,伟大的爱迪生擅长藏拙,他仍旧没把这句话说完,那些没被说出来的往往才是要紧的成功秘诀。甚至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论,仅靠常识也能知道,就算是天才也要先找到机会挥洒汗水和灵感,有机会才能成为天才。很简单,“汗水+灵感”的催化剂是最普通的东西——资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钱。
灵感比汗水重要,没有那1%的灵感,汗水就可能白白流淌;资本比灵感重要,没有资本,根本就没有机会挥洒汗水,更不要说触动灵感。

01

给爱迪生三颗痣的人——皮尔庞特·摩根

爱迪生不缺汗水和灵感,只是缺钱,否则小时候就用不着去卖报,也不会被老板打聋一只耳朵了。一句话,就算是天才如爱迪生,没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要想成为这个世界的天才,爱迪生必须遇到那个给他“三颗痣”的人,这个人将成就爱迪生一世功业,也将毁掉爱迪生的一切。爱迪生终究还是遇到了他,这个人的名字叫约翰· 皮尔庞特· 摩根,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灯里燃烧的不仅仅是爱迪生的智慧,还有皮尔庞特的美元。

现在,我隆重推出金融史上的神级人物、重组美国的金融之神——约翰· 皮尔庞特· 摩根。有了皮尔庞特· 摩根和他的投资银行,电能才开始推动世界运转。

皮尔庞特· 摩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改变了金融,改变了美国,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世界。

1878 年,爱迪生开始研究电灯。众所周知,任何工程实验的耗费都非常大,买材料、雇员工、租场地……需要很多很多钱,据估算,每天花费大概在800 美元左右。这笔钱就算放到今天仍然是一笔巨款,爱迪生从哪里拿到的钱,又如何能在没有正常收入的情况下养活自己?

答案是皮尔庞特· 摩根,他在爱迪生脚底板上印下三颗痣,替爱迪生承担了所有的实验费用和生活费用。如此,爱迪生才能安心发明电灯。

爱迪生的实验室就在皮尔庞特· 摩根的家中,这是纽约哈得孙河畔的一栋豪宅,院子里有网球场,还有游艇码头。爱迪生没有在这个诗情画意的地方休养生息,而是把摩根先生的家弄得千疮百孔,总共在这栋房子里铺设了4 000 多米电线,今天邻里装修产生的噪声让我们极其厌烦,真不知道皮尔庞特· 摩根是怎么熬过那些家里终日叮叮当当的日子的。

不知经过了多少次试验,不知花费了多少个800 美元,1879 年10月22日晚,皮尔庞特· 摩根在家中举办了一个盛大的仪式,点亮了住宅中的所有电灯,与亲友共同见证了人类点亮黑夜的奇迹。

当年圣诞节,皮尔庞特· 摩根在纽约门罗公园点燃了60 盏电灯。当时,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电能,目睹黑夜犹如魔法般被点亮,人们高喊“爱迪生万岁”,殊不知点亮万家灯火的不仅仅是电流,还有摩根源源不断的金钱。

皮尔庞特· 摩根不是慈善家,他是一个商人,商人有任何举动都不会仅考虑慈善。门罗公园的表演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圣诞节,也是为了开创一个新市场。
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美洲、欧洲再到亚洲,当全人类的黑夜被点亮,将创造多大一个市场,又将带来多少利润?百年之交,砸烂一个黑色的旧世界,点亮一个新世界,皮尔庞特· 摩根将掌握全世界的财富!

更重要的是,皮尔庞特· 摩根认识到电能既然可以点燃电灯,也一定可以作为动力推动世界,从此,无须火焰、木炭,无须石油,无须瓦斯灯、煤气,就连工业革命的代表蒸汽机车也将彻底成为历史,只有一种看不到的能量在流动!

爱迪生很幸运,那个给他三颗痣的人是皮尔庞特· 摩根。所以,爱迪生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实验成功后,皮尔庞特· 摩根对爱迪生投资1 000万美元,二人合伙注册了爱迪生电灯公司,希望把电灯推广到全世界。

02

蛋糕不是你想吃就能吃

1889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爱迪生电灯公司为博览会提供了1 000盏电灯,亮度从几十烛到上万烛,其中埃菲尔铁塔上的电灯直径长达150 厘米,亮度为6 万烛,埃菲尔铁塔第一次在夜晚闪耀。

巴黎世界博览会给爱迪生电灯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功,电灯为全世界所知,看起来电灯中的光芒即将化为皮尔庞特· 摩根兜里的美元。然而,并没有。

任何创新都会触及既得利益者,就连电灯这样的创新也不例外。明明可以点亮世界,爱迪生电灯公司却遇到了巨大的阻力,而且,爱迪生的电灯本身也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
爱迪生电灯公司提供的电灯依靠直流电,直流电有一个致命的问题:输送效率太低,发电站到终端不能超过1公里,从经济成本来看甚至不如家用发电机。显然,在一个城市中,每隔几公里就建一个发电站是不可能的。

那么,为什么不能选择家用发电机?此时,纽约市民使用煤气灯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纽约城的煤气管道铺设到每家每户,又连到煤气灯上。
家喻户晓的故事《小王子》中就有这样的情节:一到天黑就有人专门点亮路灯(煤气灯)。煤气在纽约乃至欧美都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即使电灯能点亮黑夜,煤气供应商也不会将蛋糕拱手让人。

在纽约,市政府直接拒绝给爱迪生颁发营业执照;在英国,议会组织了一个顶级物理学家听证会,结论是电灯商用完全不可能实现,爱迪生电灯公司这么做只是因为对电力与动力学原理有着最狂妄的无知。非但如此,媒体还充斥着“电线杀人”之类的报道,总制造噱头说电线可以在不经意间将人勒死。
爱迪生和皮尔庞特· 摩根都是很世故的人,为了让人们接受电灯,爱迪生电灯公司采用了昂贵的集中供电方式——也是唯一被市政府接受的方式。为了消除公众愚蠢的电线杀人的质疑,他们把电线和煤气管道一样埋在地下,而且使用了和煤气一样的读表的方式计费(事实证明,这些确实有利于城市建设与美观)。
剩下的事情就是输电效率了,爱迪生电灯公司必须突破这一难题。

03

另一位天才——特斯拉

历史并非没有给爱迪生机会,但是很遗憾,这位既有天赋又肯挥洒汗水的天才并没有抓住,问题的钥匙就是另一位拥有汗水、灵感的天才——尼古拉· 特斯拉。
1884 年,爱迪生电灯公司中出现了一名年轻的员工,他的名字叫特斯拉,人类历史上公认的科学天才。与卖报纸出身的爱迪生相比,特斯拉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在科学创造上更富有灵感,也从不吝惜汗水。

据说,特斯拉从来不用图纸、模型,甚至很少做实验,仅凭想象和理论推导就能完成整个设计。换句话说,这是一位不世出的奇才。

一生中共获得112 项专利,除了因被爱迪生算计而被收回的收音机专利,特斯拉为人类开创了一个前所未见的世界:交流发电机、交流电传输、水电站、无线电、电话、雷达、X 光……

特斯拉刚进入爱迪生电灯公司的时候还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小伙子,对爱迪生也很崇拜。进入爱迪生电灯公司之前,特斯拉就已经发明了交流电发电机,但技术还不成熟。在爱迪生电灯公司,特斯拉开创了24 项直流电发电技术,极大节约了成本,最初深受爱迪生赏识。
特斯拉这样的天才人物,马上就看到了直流电的弱点,怀着一腔热忱向爱迪生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希望爱迪生用交流电替代直流电,交流电可以用高压输送,与直流电相比,电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令特斯拉没想到的是,爱迪生对交流电根本没有兴趣,后人觉得,爱迪生固执地认为世界不需要交流电,有直流电足够了。
对此,或许作为当事人的特斯拉更有发言权,他给出的解释是:爱迪生仅上过三个月的学,要懂得交流电原理,必须懂得高等数学,爱迪生根本不懂,他(爱迪生)的方法效率非常低,经常做一些事倍功半的事情,他如果知道一些起码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就能省掉90% 的力气,他无视初等教育和数学知识,完全信任发明家的直觉和建立在经验上的感觉。

有时,如果老板喜欢你,缺点就会变成优点,反之亦反是。

另一个天才特斯拉恰恰没有被老板喜欢。爱迪生开始嫉妒特斯拉的天赋,作为公司总经理,无端排挤作为员工的特斯拉,尤其对特斯拉从来不做实验进行了抨击。最过分的是,当特斯拉向爱迪生索要直流电机改进报酬5万美元时,爱迪生居然回答:年轻人,你还不懂我们美国人的幽默。

特斯拉再一次退让,要求将周工资从18 美元涨到25 美元,爱迪生对此嗤之以鼻,非但没有答应,还把特斯拉赶出了爱迪生电灯公司。

错把平台当能力!没有大公司的舞台,灵感和汗水有什么用?离开爱迪生,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

任何天才、汗水在得到金融支持之前,都很可能无法绽放光芒,特斯拉当时的情况确实是这样。离开爱迪生电灯公司,特斯拉的工作真的没了灵感,只剩下了汗水,他从一位工程师变建筑工人,在市政工地上挖水沟,真可谓明珠暗投。

世界上,这个值钱,那个值钱,但最值钱的东西唯有人类智慧,一切财富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也只有人类智慧才能创造财富。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替代,唯独人类智慧无法替代,所有智慧都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对那种拥有超凡智慧的人来说。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金融便化龙!

特斯拉确实不懂美国式幽默,但世界上只有一个特斯拉,他才是真正的垄断者。

很快,特斯拉就迎来了自己的机遇——乔治· 威斯汀豪斯。与摩根不同,乔治· 威斯汀豪斯是一位实业家,并不擅长金融;与爱迪生不同,乔治· 威斯汀豪斯是一位科学家;所以,威斯汀豪斯能看清楚电能发展的技术路线,也不会意气用事,做出非理性举动。

特斯拉与威斯汀豪斯同样一拍即合,成立了西屋电气公司。当天才遇到钱,特斯拉立刻完善了交流电体系设计,1886年春,西屋电气公司输电系统在纽约州布法罗市诞生了,每当夜幕降临,布法罗市都会真正上演一幕“华灯初上”,成为美国一幅壮丽景观。

至此,摩根最致命的敌人出现了——不是为纽约提供煤气照明的洛克菲勒财团,而是同样挥洒汗水、有才华、又懂得现代科学的人——特斯拉。
而实际上,这场电力之战才刚刚开始,天才们堵上了自己的尊严与荣耀,而金融家们则机关算尽,等待着摘取最后的胜利果实……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