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费高、限电频繁、新能源消纳难……工商业用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源挑战。虚拟电厂(VPP)作为“云端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资源,让企业既能降低用电成本,又能参与电网调节“赚钱”。
一、案例解析:从“用电成本”到“收益来源”的逆袭
1. 低谷用电补贴:逆向操作也能赚钱
湖北某电厂:2024年5月,湖北某电厂通过虚拟电厂平台预测到负荷低谷期,引导区域内的水泥等企业调整生产时段,5小时内消纳110万千瓦时电力。按每千瓦时0.4元补贴计算,企业获得近44万元收益。
上海松江填谷响应:某电子厂通过“谷充峰放”策略,低谷时段储能充电,高峰时段放电自用,年节省电费30%,叠加填谷补贴2元/kWh,年收益可达12万元。
2. 缺电调负荷补贴:电网越紧张,企业越赚钱
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
2024年8月,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向聚合的充电站发出削峰邀约,下调充电桩功率30%,单次响应收益超500万元。某物流园区通过错峰生产,年获政府保供补助36万元。
山东某虚拟电厂:聚合21家企业可调节负荷3.867万千瓦,在电网缺电时减少用电,每小时最高获利2000元,调节收益覆盖用电成本。
3. 居民用户参与:家庭用电也能“变废为宝”
江苏百万千瓦级居民虚拟电厂:
2025年,江苏将居民家中空调、热水器等设备整合为云端虚拟能量池。当电网缺电时,居民通过APP响应邀约,减少高峰用电,单户年收益可达500-1000元。
上海黄浦区居民虚拟电厂2.0:
居民通过“谷电补贴”在电价低谷时段充电,叠加低碳积分兑换奖品,年节省电费20%以上。
二、政策背景:从“强制限电”到“市场化激励”的转型
1. 国家级政策定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虚拟电厂可参与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与实体电厂同台竞争。到2027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需达2000万千瓦,2030年突破5000万千瓦。
核心机制:填谷响应补贴:
鼓励企业在负荷低谷时段增加用电,补贴标准2-4元/kWh(如浙江武义)。
削峰响应补贴:
电网缺电时减少用电,补贴6元/kWh(如上海松江实时响应)。
2. 地方政策创新广东:
虚拟电厂可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填谷响应补贴2元/kWh,实时响应补贴6元/kWh,需求响应补贴从尖峰电价损益中列支。山东:虚拟电厂按聚合资源类型分为发电储能类(#1机)和负荷类(#2机),负荷类可参与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调节收益覆盖用电成本。
3. 补贴逻辑升级从“按量补贴”到“按效果付费”:
例如,上海松江要求企业响应误差率需控制在±30%以内,实际调节量达90%-110%可获额外激励。
跨区域交易试点:江苏、浙江等地探索虚拟电厂跨省参与电力市场,进一步放大补贴收益。
三、企业操作指南:如何从“用电户”变身“调峰服务商”
1. 资源聚合:挖掘可调节潜力设备改造:
工业企业:
安装智能电表、分路负控设备,实现生产线灵活启停(如黄石磁湖电厂要求“四上”企业可中断负荷不低于供电容量10%)。
商业建筑:
改造空调、照明系统,接入虚拟电厂平台(如上海黄浦区要求155幢商业建筑覆盖率超50%)。
技术门槛:数据采集:
华为智能电表精度达0.2S级,阳光电源智能调度系统误差率<5%。
负荷预测:
AI算法结合气象、生产计划,提前72小时预测电力需求。
2. 平台接入与响应策略接入流程:注册:
在电力交易平台完成虚拟电厂运营商注册(如山东首批8家虚拟电厂入市)。
聚合:
通过智能终端将分布式资源接入虚拟电厂平台(如湖北虚拟电厂接入2057.68万千瓦资源)。
响应:
接收电网邀约,执行“填谷”或“削峰”指令(如深圳虚拟电厂响应时间<30秒)。
收益模式峰谷套利:
低谷电价0.3元/kWh充电,高峰电价1.2元/kWh放电,价差收益0.9元/kWh。
需求响应补贴:
叠加填谷/削峰补贴,综合收益可达1.5-3元/kWh。
3. 合作模式与风险控制运营商代理:
与华为、阳光电源等企业合作,收益分成(如华为沙特红海项目实现100%离网供电)。
自主运营:
大型企业自建平台,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如港华能源为客户提供碳交易代理服务)。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
部分地区“强制配储”转向“市场化配置”,需关注储能利用率(国内平均仅3.74小时/天)。
技术风险:
钠电能量密度(160Wh/kg)仍低于铁锂,需根据场景选择最优方案。
四、总结展望:从“政策红利”到“生态重构”的未来
1. 短期(2025-2027年)补贴机制深化:填谷/削峰补贴标准将进一步细化,如深圳计划将实时响应补贴提升至8元/kWh。
技术融合加速:
氢能+虚拟电厂(如内蒙古库布其“光储氢”一体化项目)、车网互联(如青岛特来电V2G充电桩)成为新趋势。
2. 中长期(2030年后)市场扩容: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形成,虚拟电厂可跨区域交易,外资企业(如特斯拉)加速布局。
生态重构:
虚拟电厂从“单一响应”转向“综合能源服务商”,提供节能诊断、碳交易代理等增值服务,收益提升15%。
3. 企业行动建议优先改造:
高耗能企业(如钢铁、化工)优先接入虚拟电厂,利用补贴降低用电成本。
技术储备:
布局智能电表、储能系统、AI调度等核心技术,抢占未来市场先机。
政策跟踪:
关注地方补贴细则(如广东、山东),动态调整响应策略。结语
虚拟电厂是企业降低用电成本、参与能源革命的“捷径”。通过聚合资源、响应电网需求,企业不仅能“免费用电”,还能在绿电交易、碳汇市场中挖掘新收益。未来,谁能率先打通“能源流-碳流-数据流”,谁就能在这场绿色变革中抢占先机!
原文标题 : 用电也能赚钱?虚拟电厂让企业“低谷用电领补贴,缺电调负荷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