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股份研究报告

资产信息网
关注

1.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1.1发展历程

德尔股份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1999-2008年),德尔股份的主要产品为以“机械液压”为核心技术的液压转向泵等机械泵产品,主要用于汽车转向系统及工程机械领域,液压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助理自主品牌整车发展。第二阶段(2009-2016年),德尔股份拓宽产品线,通过在机械液压、机电技术、电子制造、软件控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形成了覆盖机电一体化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组合,从“机械泵”拓展至“电机、电控、电泵”;从“转向系统”拓展至“传动、制动、热管理等系统”;从“自主品牌”拓展至“国际客户”。第三阶段(2017-2019年),电控产品为克莱斯勒等客户开始批量供货;收购德国卡酷思,进军材料类产品市场,切入欧洲、北美等众多知名整车厂的国际供应链,实现内生式、外延式共同发展。第四阶段(2020至今)德国卡酷思成功开发电池阻燃保护宅、电池组电磁屏蔽罩、电机包覆等专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材料类产品,并持续获得顶点,电子水泵控制器批量配套比亚迪电动车,电泵产品配套丰田柯斯达氢擎巴士,助力北京冬奥会。

德尔股份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其产品从单一到多元化、技术创新的转变。

德尔股份是集汽车部件研发、制造和销售整合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系统综合提供商,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300473)。公司紧跟汽车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从最初单一的转向泵产品,到现在形成了以降噪NVH、隔热以及轻量化类产品;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类产品;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为主导核心产品的产业格局。德尔股份始终致力于质量持续改进,强调制造过程缺陷预防以及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减少变差和浪费的活动。公司先后通过ISO/TS16949:2009质量管理体系和IS0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并于2017年通过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和1S0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换证审核。近二十年中,德尔股份凭借其引以为傲的质量管理及制造过程控制,得到各大汽车主机厂商的一致认可和赞赏。德尔自主研发的各类产品已经实现进口产品代替,为国产汽车零部件发展添砖加瓦。

近年来,公司开拓国际客户,构建全球化布局

德尔股份已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建立了多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形成了全面、完善的生产服务体系。最主要的研发中心在总部“中国液压之都”阜新,在欧洲设有比利时等两个主要研发中心,在北美设有美国和墨西哥两个主要研发中心。与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福特、斯特兰蒂斯、保时捷、雷诺尼桑等众多世界级汽车集团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18年,德尔股份在日本成立全资子公司日本德尔,吸纳日本本土优秀的锂电池材料专家,致力于固态电池相关产品的研发。日本德尔团队成员曾在知名电池公司担任锂电池产品开发项目负责人,在锂离子电池及电解质材料的开发、批量生产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公司在业务扩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线,在氢燃料电池电堆核心部件、全固态电池等新能源产品领域积极布局。公司拥有从精密加工、机械液压、机电一体化、电子电控、声学、热力学、新材料应用等综合技术能力,具备垂直一体化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配套系统保证,德尔的产品已经实现从机械到电控,从零部件到系统集成发展。

未来,公司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德尔股份与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签订《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双方最新签订的协议,在开发合作方面,江铃新能源将提供电芯尺寸及性能等技术要求给德尔股份,德尔股份定制开发后提交电芯样件给江铃新能源测试,江铃新能源测试通过后搭载至江铃新能源整车进行验证。公司将促进业务发展,加速固态电池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增强公司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未来经营业绩。

1.2股权结构

德尔股份的股权结构保持稳定,主要股东持股比例未发生显著变化。 在2024年,德尔股份的主要股东包括辽宁德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福博有限公司、上海戊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戊成价值1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阜新鼎宏实业有限公司和叶亚峰。其中,辽宁德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7883742股,持股比例为11.88%;美国福博有限公司持有15991500股,持股比例为10.63%;上海戊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戊成价值1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87.64万股和10956100股,持股比例为7.28%;阜新鼎宏实业有限公司持有8035975股,持有比例为5.34%,叶亚峰持有3048339股,持股比例为2.03%。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股东之一李毅直接持有公司0.37%的股权,并且持有美国福博有限公司、辽宁德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这些股份合计持有公司22.09%的股权,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股权稳定性和控制权结构。

图 1德尔股份股权结构图

资料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股东变动情况显示公司股权结构较为稳定。 在2024年,除了新进股东李玉兰、韩颖、詹东泰外,其他主要股东持股比例均保持不变。新进股东,股权比例分别为0.40%、0.33%、0.33%,这一稳定情况表明,公司股权结构未受到外部重大影响,主要股东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持有信心。

股权结构分析显示公司具有较强的内部控制和稳定性。

德尔股份的股权结构显示了高度的内部控制和稳定性。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之一李毅直接持有公司0.37%的股权,并且通过美国福博有限公司、辽宁德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实体控制了22.09%的股权,这表明公司具有较强的内部控制和稳定性。此外,主要股东持股比例的稳定也反映了他们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长期持有公司的意愿 。

总结来说,德尔股份的股权结构显示出高度的稳定性和内部控制。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的方式,确保了对公司的有效控制。主要股东的持股比例稳定,新进股东的加入并未对整体结构造成显著影响。此外,公司通过完善股东权益保护机制和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增强了股东对公司的信心和支持。总体来看,德尔股份的股权结构为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财务表现

德尔股份的营业收入呈现增长趋势,净利润上下波动。根据提供的参考信息,我们可以对德尔股份历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进行分析。从2019年到2024年,德尔股份的营业利润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9.2亿元,下半年为38.6亿元,2020年上半年为14.1亿元,下半年为33.9亿元,2021年上半年为19.2亿元,下半年为36.6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19.1亿元,下半年为40.4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21.6亿元,下半年为43.0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22.9亿元。净利润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其中,2019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5.0亿元,下半年为10.0亿元,2020年上半年为6.3亿元,下半年为7.5亿元,2021年上半年为9.4亿元,下半年为7.9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4.0亿元,下半年为6.6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4.2亿元,下半年为8.6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5.2亿元。虽然营业收入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但由于营业成本的上升,导致企业净利润呈现波动趋势,并没有像营业收入一样体现出一定幅度的提升。

图 2 德尔股份营业总成本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FinD

德尔股份的盈利能力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成本控制情况有所波动从2019年到2023年,德尔股份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营业收入在2019年为578054.16万元,此后一年营业收入下降,2020年的营业收入仅为479761.55万元,之后逐年上升,到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646268.77万元。净利润在2019年为150883.59万元,之后有所波动,到2023年为127823.14元。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在不同年份的营业利润基本保持着向上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净利润存在上下波动,但没有正负变化,这主要是由于营业成本。2019年德尔股份的营业成本为427170.57忘拿元,在2020年下降到342077.51万元之后逐年上升,至2023年,德尔股份的营业成本达到518445.63万元。总体来看,德尔股份的盈利能力是增长的。

图 3 德尔股份盈利能力评分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FinD

由以上图表可知,该公司的EPS的大小波动中上升,在2023年虽然有短暂的低谷,但也很快继续上升,并且在2024年第二季度超过了0.8,可见德尔股份的盈利水平在明显增强。

费用与成本结构分析显示了德尔股份成本控制的能力。参考信息详细地列出了非金融类公司的总营业成本结构,包括销售及行政开支、研发费用和其他营业成本。其中,其他营业成本可能包含重组与并购、收购相关的费用、诉讼和解费用等。这些信息对于分析德尔股份的费用与成本结构具有直接相关性。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成本结构,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德尔股份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未来的盈利潜力。

德尔股份的营运能力和资产质量有所提升。在2024年半年度报的财务报表中,德尔股份的表现如下:总营收为22.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4%。归母净利润为0.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9.75%。流动比率为1.15,略低于2023年同期的1.24,但仍属于正常水平,表明公司有良好的短期偿债能力。EBITDA全部债务比为7.58%,相比去年同期上涨1.25%。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为4.91.相比去年同期4.21上周那个16.63%。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539.29,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805.42%。

德尔股份的财务风险与流动性指标表现良好。在2024年半年度报的财务报表中,德尔股份的财务状况良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18%。这表明公司在现金流管理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有效地将利润转化为现金,增强了其财务稳定性。此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61.61%,相比去年同期稍有下降,负债总额为25.08亿元人民币,显示出较低的财务杠杆。尽管短期借款有所增加,但公司的流动比率保持在1.1以上,表明其短期偿债能力较强,财务风险较低。

1.4主要业务与产品

德尔股份在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市场表现突出,具有显著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从2020年到2023年,德尔股份的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收入从32.1亿元上升到44.2亿元,年化增长率平均达到10%以上,且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的收入显著高于其他业务收入。这表明公司在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领域的快速增长和盈利能力。此外,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业务的快速增长,反映出其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和用户对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的接受度提升 。

图 4 2019-2022年分产品收入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Find

图 5 2019-2022年分产品收入占比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Find

由以上图表可知,德尔股份的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的业务规模在不断增大且增速也保持在一定水平,可见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的发展潜力未来可期。

德尔股份德尔股份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具备强大的研发和技术优势。

作为声学、热学和电磁屏蔽领域的资深专家,Carcoustics(卡酷思)掌握逾2000种材料和6大技术工艺,致力于为乘用车和商用车的隔音、隔热及电磁屏蔽、电池包阻燃等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此外,公司在亚洲设有八个研发中心、在欧洲设有六个研发中心、在北美设有两个研发中心,生产及研发能力强大。这些研发资源不仅为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其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图 6 德尔股份研发费用总额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FinD

由图可知,德尔股份的研发总费用从2018年到2023年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该企业的创新型水平在不断提高,为以后增强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德尔股份的另一大亮点。德尔股份在电机产品方面,研发研究电子液压助力转向泵(EHPS),采用一体式结构设计,油泵、电机、控制器集成在一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传递效率高的优点,除此之外还有启停电泵、换挡执行电泵、润滑冷却电泵、电子水泵等电机产品。在电泵产品方面,德尔股份提供液压转向泵和变速箱油泵等选择。在机械泵产品方面,德尔股份专注电动转向电机、换挡电机、驻车电机、蓄能电机的方面进行研发。

德尔股份电控及汽车电子类产品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公司推出了“汽车电子”产品线,涵盖了AVM全景视频检测系统、数字钥匙系统DKS、车身域控制器BDC、座椅控制器DSM等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提供驾驶辅助功能,进一步降低事故风险,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坐体验。在电控产品方面,德尔股份涵盖了电子水泵控制单元、电子辅助油泵控制单元、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控制南苑、启停电子油泵控制单元、电子主油泵控制单元、P2电机控制单元等多个产品。综合来看,公司的“汽车电子”产品线致力于结合安全、智能化、节能环保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理念,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和高效的驾驶体验。

总的来说,德尔股份在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和电控及汽车电子类产品方面都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表现,未来有望在这些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2.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2.1固态电池行业

在过去三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取得了显著进展。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固态电解质材料、电池结构设计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成果。部分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国轩高科已经实现了固态电池的小规模试生产,2025 年有望实现小批量量产。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截止 2023 年底,国内半固态电池产能规划累计超过 298GWh,落地产能接近15GWh;同期半固态电池出货突破 GWh 级别,有望在 2024 年实现5GWh 级别出货。考虑到当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增速与固态电池相对高成本的车型适配范围,预计 2030 年,量产全球锂离子可传播与转固态/半固态电池商业化产能有望初见规模,届时固态锂电池对应的续航里程或可达到液态锂电池的 2-3 倍, 追平燃油车续航力。目前,各大行业内龙头企业将目光聚焦半固态电池落地推动工作上,以其作为液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的过渡方案。

图 7 固态(半固态)电池产业化预估时间轴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华西证券

图 8 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华西证券

固态电池的研究在中国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最初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主要探索不同固态电解质材料的性能。进入 21 世纪,随着锂电池技术的普及,固态电池的研究受到更多关注,并逐渐进入产业化进程。

历来,产业发展,政策先行。自 2010 年以来,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推动了固态电池的快速发展。通过“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等政策,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固态电池成为重点支持对象,获得了大量科研经费和政策扶持。《中国制造 2025》提出,2025 年电池能量密度达 到 400Wh/kg,2030 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 500Wh/kg;《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25 年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达到 350Wh/kg。固态电池体系符合未来高能量密度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 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都明确提出加快固态电池的研发应用。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以及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加大了对固态电池技术的投入,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在政策的扶持鼓励和企业的产研结合之下,2014 年国内固态电池电池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大幅上升,占总申请量的 96.8%。

从股票市场表现上来说,在近一年内,固态电池在市场上的表现持续低于沪深 300。与近年来大热的人工智能,芯片,虚拟现实等相比,固态电池在概念股板块的整体发展相对平缓。但由于行业具有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机构对于固态电池的持仓依然稳健。但是总体的营业收入以及利润在今年收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在 2024 年第一季度出现了负增长。尤其是行业净利润出现了 77.38%的大幅下滑,整体低于预测值。固态电池行业近一年整体走势相对低迷,之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在技术上的突破和进程。

固态电池由于技术暂未完善到可以确保高质量的安全量产,暂未被完全商业化,也没有大规模投入消费者市场,商业模式尚未完善。目前的固态电池预计将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以其eVTOL 的生产,由车企和电池企业的紧密产研结合联动实现。

目前在我国,车企和电池相关企业普遍采用短期聚焦半固态电池技术,半固态先行放量投入市场,同时产业链中下游绑定共同研发,卡位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预计 2030 年实现全固态商业化。在 2024 年,固态电池产业链内的企业研发和布局步伐进一步加快。2024 年 4 月份,太蓝新能源成功制备车规级全固态电池,正在建设相关生产线,预计本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本年,矿业巨头紫金矿业也正式入局固态电池行业,投资超 5 亿元建设紫金长沙新能源新材料实验基地。此基地于 2024 年 6 月 24 日开工,固态电池便是此基地的重要前沿技术研发项目之一。在产研结合的大方向下,国内矿业巨头,能源企业,以及车企都在积极布局属于自己的固态电池技术,并同时推动半固态电池商业化。在固态电池这一被视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行业内,虽然暂未有实质性可量化的商业数据及现象出现,但在技术上的竞争仍然激烈。

在国家鼓励发展的背景下,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它们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改进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固态电池发明专利数量上看,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和广汽集团在目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表1 国内固态电池发明专利数量排名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Find

目前,从半固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过渡的技术难关在于如何用固态电解质完全取代电解液。由此,固态电池才能真正实现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性能长的优点。其中,固态电解质是关键。

我国固态电池行业尚处于概念性阶段,尚未实现大批量量产和商业化使用,处于加速研发阶段。半固态电池会在 2024/2025 年前逐步实现商业化,在动力电池的整体市场上逐渐形成一定规模,预计 2025 年左右,全固态电池将开始小规模搭载在实车上,而今年各大车企传来的好消息让这一未来变得不再遥远。尽管市场前景在技术角度和应用前景上来看是一片叫好声,但是固态电池概念股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为让许多坚定看好他的投资者感到满意。目前固态电池行业的盈利预测整体呈上升趋势。

过往,在 2023 年由于国家加强了对固态电池行业的扶持,出台了新的政策,固体电池的营业收入预计迎来了一波飞跃。而 2024 年和 2025 年这两个行业预估的商业化元年也有较高的预测值,但是市场实际却远远低于预测。今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低于预测值将近二分之一。由于行业未被产业化,仍在研发阶段,投入大于产出是必然现象,而未来的收入前景将取决于今年的技术突破进度。

图9 固态电池行业营业收入预测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Find

同样,市场对于固态电池的热情在下降,远不如概念刚面世时火爆。从过去一年的动态 PE 值可以看出,市场对于固态电池的预期逐步降低,可能是由于过去几年资金投入没有得到预期的突破和进展。各大机构和投资者比起投资,现阶段更倾向于持观望态度,等待科技的进一步动向。建议等到第三季度前后再做进一步的投资决断。

图10 固态电池动态 P-E 值 (2023.6-2024.6)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Find

尽管固态电池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其在技术层面存在的难题让他今年在国内市场走势一路下滑。和其他 AI 等新兴概念行业相比,固态电池的市场预期和盈利能力都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他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消费者对新能源的偏好,随着科学的进步,固态电池会迎来上涨。不仅在国内,在国外固态电池也是近年来热门的科技发展方向。根据市场研究报告,2023 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估值约为 5 亿美元,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 3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 44.6%。这一增长主要受到电动汽车(EVs)、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储能系统需求增加的推动。

例如日本的丰田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美国的QuantumScape 与大众等汽车制造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专注于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固态电池技术,Solid Power 致力于开发电动汽车的全固态电池,现已获得福特和宝马等公司的投资。

根据 StockAnalysis 的研究,在 2020 年,新能源和环保主义在美国风靡,在这一潮流的带动下固态电池公司的企业价值可高达300亿美元。但随着时间的增加,企业价值和市净率的下降可能表明资产减值或投资的回报不及预期,所以市场对QuantumScape 先前过高的估值进行了修正。而且,由于欧美市场大部分消费者对于传统燃油车的偏爱以及国家政策,固态电池的应用前景在海外不如在国内广泛。在种种原因的驱动之下,QuantumScape 的市场估值(EnterpriseValue)和市净率(PB Ratio)都大幅下滑由此,在 2021 年QuantumScape 的净值只有 2020 年的二分之一,之后的 2022 和 2023 年,市净率逐年降低但逐渐趋于稳定在1.94 上下。

图11 QuantumScape 近五年市场估值

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StockAnalysis

2.2固态电池上市公司布局

以宁德时代为例,公司主要将业务分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电池回收利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40,091,704.49 万元,同比增长 2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412,124.83万元,同比增长43.58%。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锂离子电池销量390GWh,同比增长 34.95%,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 321GWh,同比增长 32.56%;储能电池系统销量 69GWh,同比增长 46.81%。

电池回收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实现产业链闭环的关键环节。随着全球新能源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电池拆解回收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回收渠道逐步拓展,电池回收市场发展迅速。据EV tank 统计,作为全球主要电池回收市场,我国 2023 年回收产能达到 248.4 万吨,同比增长 158.7%。公司电池材料产品主要包括锂盐、前驱体及正极材料等。公司亦通过回收方式,对废旧电池中的镍、钴、锰、锂、磷、铁等金属材料及其他材料进行加工、提纯、合成等工艺,生产锂电池生产所需的三元前驱体、磷铁前驱体、碳酸锂等材料,并将收集后的铜、铝等金属材料回收利用,使电池生产所需的关键金属资源实现有效循环利用。此外,为进一步保障电池生产所需的上游关键资源及材料供应,公司通过自建、参股、合资等多种方式参与锂、镍、钴、磷等电池矿产资源及相关产品的投资、建设及运营。

公司根据应用领域及客户要求,通过定制或联合研发等方式设计个性化产品方案,以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的不同需求。公司动力电池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箱及电池包。公司可提供凝聚态电池、三元高镍电池、三元高压中镍电池、M3P 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覆盖不同能量密度区间的多种化学体系产品系列,能满足快充、长寿命、长续航、高安全、宽温度适应性等多种功能需求。

公司研发体系先进。公司研发范围涵盖材料研发、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测试分析、智能制造、先进装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回收利用等各个领域。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完善和升级研发平台。基于对电化学及材料科学的深度理解,公司以强大算力、先进算法、海量数据为基础,采用多物理场、多尺度、多参数的工艺建模仿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研发手段提升研发效率,开展材料及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绿色极限制造创新,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公司供应链体系具韧性。公司积极打造高效敏捷、技术创新、持续降本和绿色低碳的韧性供应链。公司已通过技术授权、长期协议、合资合作等方式,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材料及设备等上游重要环节与优质供应商进行深度合作,在确保重要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安全、成本可控的同时,与供应商共同推进新技术研发,共同打造具有持续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同时,公司进一步完善锂、镍、钴、磷等优质电池矿产资源的布局,其中印尼镍铁项目、江西宜春项目、湖北江家墩项目已投入运营。

公司全面深化客户合作。公司拥有最广泛的客户群体覆盖,除产品销售外,还通过参股、合资、技术授权等方式与客户开展全面合作,助力客户打造全球领先的竞争力。动力电池方面,公司与 BMW、Daimler、Stellantis、VW、Ford、Hyundai、Honda、Volvo 等海外车企深化全球合作;持续与上汽、吉利、蔚来、理想、宇通、小米、北汽等国内车企强化合作关系。储能电池方面,公司与 Fluence、Wärtsilä、Flexgen、Sungrow、Hyosung等海外新能源行业领先客户深度开展多区域、多领域的业务合作;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中国广核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国内客户在新能源领域合作达成战略协议。

公司可持续发展受认可。公司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及履行社会责任,按照全球一流标准不断提升 ESG 治理。报告期内,公司明晟(MSCI)评级维持 A,标普(S&P)ESG 评分持续提升,晨星 Sustainalytics 评估为低风险,均属行业前列。此外,公司注重自身及全价值链降碳,公司于 2023 年发布了零碳战略目标,即到 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到 2035 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致力于成为全球首个实现零碳的电池头部企业。

3.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3.1研发能力

德尔股份在研发方面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研发团队。德尔股份拥有遍及全球的研发基地,来自各个领域的近500余位中高级工程师和专家,从事关键技术的突破研究,不断积累科研成果。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知识产权451项,其中专利416项,软件著作权35项。除此之外,德尔股份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先进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在材料、燃料电池以及更多元的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德尔股份在多方面属于核心技术领先地位。在声学领域,德尔股份设有噪音实验室、声学测试等设备精确识别噪声源和测量声学原件的有效性,快速有效定制解决方案。在材料学领域,也有中央材料实验室,对原材料和最终产品系统分析、检查和测试,上传至中央材料数据库,不断完善和更新,开放给全球的实验室和材料专家们。在热力学领域,配备最新的多物理测量技术的热力学实验室,通过一系列测量温度压力和湿度的传感器提供了快速和准确的数据,用于模拟和创新隔热解决方案的开发。对于新能源汽车,可以为其提供电磁屏蔽的解决方案,包括电池组电磁屏蔽罩、转向柱低频屏蔽、控制器封装等。对于电池隔热阻燃技术和机电液系统集成技术,在波压技术和流体力学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传统液压技术为基础,结合电机、电控产品的开发,研制了电泵等机电波一体化产品,可以为整车厂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德尔股份在研发投入方面也表现突出。公司持续多年投入上亿元的研发经费,并在全球多个研发基地和研发中心进行成熟运转。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184965998.3元,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207670896.64元,可见德尔股份对研发的重视程度。

德尔股份研发中心有各自专门的研发方向。德国研发中心、奥地利研发中心、美国研发中心和上海研发中心专注降噪NVH系统解决方案及材料研究。辽宁研发中心和国家级实验室专注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研发。美国ECU软件研发中心和深圳研发中心专注电控、汽车电子研发。日本研发中心专注固态电池、电堆核心部件。

未来,德尔股份将继续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以保持其行业领先地位。公司计划开发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聚焦打磨旗舰店产品,持续推出新产品。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还能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在进军固态电池行业领域后,相信德尔股份也能凭借其研发的能力和精神,继续引领行业的步伐。

德尔股份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不仅在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还在整个行业中占据了领先地位。公司的研发团队和技术优势不仅体现在其技术研发能力上,也体现在其对产品品质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上。

3.2品牌影响力

德尔股份品牌历史悠久,积累了深厚的市场认知。

德尔股份,作为汽车电子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拥有悠久的品牌历史和深厚的市场认知。自公司成立以来,德尔股份始终将品质和创新视为核心价值,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最先进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产品优化,德尔股份在行业内树立了卓越的声誉,成为消费者信赖的首选之一。

品牌推广策略高效,持续提升市场影响力。

德尔股份品牌推广方面的高效策略和持续的努力不仅提升了品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还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营销活动,与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不断拓展市场份额。通过独特而精准的品牌定位和传播方式,德尔股份成功地赢得了广泛认可,为品牌带来了持续增长的市场份额和业绩。

品牌价值与市场表现持续领先。 品牌自1999年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与创新,现已成为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领导品牌。此外,德尔股份始终致力于质量持续改进,强调制造过程缺陷预防以及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减少变差和浪费的活动。公司先后通过ISO/TS16949:2009质量管理体系和IS0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并于2017年通过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和1S0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换证审核。近二十年中,德尔股份凭借其引以为傲的质量管理及制造过程控制,得到各大汽车主机厂商的一致认可和赞赏。德尔股份以其持续领先的品牌价值和市场表现,彰显了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卓越实力和领导地位。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始终保持着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德尔股份致力于与时俱进,持续超越自我,引领行业发展的潮流,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智能和舒适的出行体验。

3.3整体策略

德尔股份固态电池领域整体布局策略明确。

固态电池是一项潜力巨大的电池技术,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等优势,但研发难度大,为了抢得先机,当今世界各主流车商和业内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希望在该领域有所建树。公司一直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研发,研发的固态电池以氧化物电解质为主,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制造过程采用成熟的涂覆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批量生产,性能及成本均有显著优势。目前产品已通过第三方机构的针刺试验、过充电试验和加热试验,未来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穿戴设备、无人机、日用消费等多领域。随着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公司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部件可应用于氢燃料电池电堆,为公司氢能源产品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公司已建立的覆盖欧洲、北美及中国的全球生产、销售和研发网络,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大背景下,可有效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发挥协同价值,提升竞争实力。

公司拥有全球治理及供应的组织架构,能够兼顾全球的客户诉求德尔股份与客户建立牢固关系,经过多年的开拓,现已建立多个稳定的销售渠道,为公司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公司与众多国内外知名整车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客户所在地设立办事处,负责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业务洽谈、售后服务等事项。凭借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公司产品质量和性能处于细分行业内较为领先的地位。近年来陆续通过国内外客户的产品认证程序,与整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配套关系,已积累戴姆勒奔驰、宝马、奥迪、大众、Stellantis、福特、日产、上汽、江铃、长城、吉利、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公司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业务储备,为公司拓展市场提供了保障。

德尔股份在质量管控方面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在产品、工艺研发阶段,公司通过并行设计,即在产品研发的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终结的所有影响因素,通过各影响因素的并行集成,缩短产品的开发时间,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使产品在上市前就做到产品整体成本的最低化。通过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识别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潜在风险,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产品和工艺特性,通过 DOE 等质量工具进行验证和固化,消除产品在未来批量化生产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公司建立了标准化的质量改进体系,通过标准化的质量改进体系,将经过验证并行之有效的过程改进方法,持续覆盖和运用于内部和供应商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公司的生产制造系统始终保持在受控、稳定、高效的运行之中。公司对售出产品进行完善的质量跟踪和服务,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数据的搜集、统计和失效再现试验,挖掘问题的起因、产生的机理,发现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再通过反复的设计优化、过程改进和试验验证,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标准化和固化,最终形成公司的经验数据库,在以后的产品研发和工艺研发中得以借鉴。

3.4地域优势

公司在日本设有研究中心,致力于研发固态电池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市场优势。日本在地域上对研发固态电池具有技术优势、产业集群、合作伙伴资源、政府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优势,为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日本拥有庞大而密集的电池制造和电子设备产业集群,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链到生产制造的完整产业生态系统。在这种环境下,研发团队可以更轻松地获取关键材料和技术支持,加速固态电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日本的研究中心可以更容易地与本地大学、研究机构和产业合作伙伴建立紧密联系。这种合作关系为知识共享、技术交流和资源整合提供了便利,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日本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能源发展。通过资助研究项目、提供税收优惠和制定相关政策,政府支持为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德尔股份未来将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创新。德尔股份,作为一家致力于汽车电子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将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创新。公司的发展战略聚焦于不断探索前沿技术,推动行业创新,以提供更安全、智能化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为目标。通过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德尔股份致力于在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满足用户对高品质、高性能产品的需求。

德尔股份未来将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创新。近年来,中国储能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共享储能示范省份不断增加;美国可再生能源及储能部署进程加快,电价波动加剧下储能经济性提升;欧洲主要国家出台储能支持政策,助推市场较快增长。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算力需求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提升电力和储能需求。公司重视市场营销的战略意义,致力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份额。通过不断优化推广策略,德尔股份计划与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加强品牌影响力,赢得更多用户的信赖和支持。

固态电池行业的研发将成为德尔股份未来发展的核心之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 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 949.5 万辆、同比增长 37.9%,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 31.6%、同比提升 5.9 个百分点;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23 年欧洲 31 国实现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 300.9 万辆、同比增长 16.2%,新能源车渗透率为 23.4%、同比提升 0.5个百分点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领域,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被视为未来电力存储领域的关键技术。公司在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等产业链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及前瞻性研发布局,致力于通过材料及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绿色极限制造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德尔股份将加大在固态电池研发领域的投入,与行业内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以引领未来汽车电子领域的发展潮流。

资料来源

[1] 德尔股份官网

[2] 证券时报

[3] 维基百科

[4]  IFinD、Wind、Chioce等金融数据库

       原文标题 : 德尔股份研究报告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