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维小尼;编辑 | 郭郭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320篇原创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重点发展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在这九大基地中,有三大跟四川密切相关,分别是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和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基地。
尽管这几大基地也跟云南、贵州、西藏等地有交集,但根据金沙江和雅砻江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可利用资源情况,四川占据了主导。可见,在未来中国清洁能源建设战略上,四川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规划,这三大基地,说是围绕“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来统筹建设。考虑到西南地区的优势和当地政府的规划情况,其实水电将占据大部分。
可是,今年这个夏天,四川这个水电大省,却因为缺水遭遇了缺电。导致问题的直接原因,虽然是高温干旱极端天气,但未来这种情况会不会经常出现?概率大不大?不得不让人深思。
有一种观点认为,缺电的深层原因是四川能源转型步子“走太快”,近年来四川能源消费结构快速向低碳清洁化转型,导致太过依赖水电;有人甚至提出解决方案认为,四川应考虑放缓能源转型的步伐,可以走一走“回头路”,通过新建部分燃煤电厂等传统方式来确保能源供给的稳定和安全。
过于依赖水电是事实,截至去年末,四川水力发电量占全省发电量的81.6%;但解决方案落在放缓能源转型,甚至走“回头路”启用煤电,却不是最优解决方案。
对于以四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来说,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水电,大方向没错,但面对未来极端天气可能越来越多、西南地区水流量减少的局面,也需要未雨绸缪,充分开发这里丰富的风光资源,以形成“风光水储一体化”的多能互补格局,降低过于依赖水电的“一电独大”风险。
01 水电也不稳了?
水电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也被认为是比较稳定的能源。
在解决风能和光伏等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问题上,抽水蓄能还被认为是调峰、储能比较成熟的方式。
可是,这一次川渝大旱,让我们也看到一个残酷现实,水力发电也是“靠天吃饭”,遇到极端天气也容易导致发电量骤减,稳定的水电也会成为了不稳定因素。
有人认为,也许这只是几十年也难遇一次的极端情况。
但一些数据告诉我们,这种侥幸心理也许难以如愿。
根据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科研人员等编写的《西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2020》。该报告将“未来高温、干旱和暴雨事件将会更为频繁”列为中等信度——这些研究至少说明,极端天气不应被视为可忽略的小概率事件。
另外,根据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四川省气候中心、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的专家们用观测数据进行了“捕捉”,并通过今年4月发布的系列报告可以发现,西南一带的冰川在严重退缩,湿地、江河径流在减少。
《川西现代冰川资源最新调查研究》指出,1966-2020年,川西地区山地冰川总面积由593.17平方千米减少至462.04平方千米,共减少22.1%,缩减面积超过五分之一。
同时,气候变化加剧了若尔盖湿地径流短缺。《西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2020》显示,1980-2016年,若尔盖湿地径流量以每10年0.85亿立方米的速率减少,气候变化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
此外,1950-2001年,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径流量显著减少,气候变化是1901-2011年金沙江、沱江流域水资源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西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2020》还预测,2021—2050年若尔盖湿地径流量将减少,可能加剧湿地退化、导致黄河中下游地区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四川阿坝州的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长江、黄河上游,被喻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这块湿地的萎缩,难免会对下游水流造成巨大影响。
其实,不只是四川,全球都出现了因为干旱导致水电发电量下降的情况。德国、法国、挪威、美国等国的水力发电量都接连发出“警报”。
今年前7个月,欧洲水力发电量仅为245太瓦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
美国西部地区的胡佛大坝水电装机达208万千瓦,每年能够满足130万美国居民的需求,今年6月,大坝的发电能力已经减少了近一半,仅为107.6万千瓦左右。
如此看来,面对全球暖化和干旱频率增多,水电不稳的问题将不会是小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