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一个能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电力系统,装一块电池?

放大灯
关注

新型储能:百花齐放面向未来

现阶段,人们对“新型储能”概念的认知主要来自锂电池,但实际上,除了抽水蓄能以外的一切储能方式,都可纳入“新型储能”范畴。关于锂电池储能已有大量分析文章,不再赘述,本文主要聊一聊国家在推动的其它几种储能方式。

今年7月,发改委与能源局发布了《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就着重强调了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飞轮储能以及钠离子电池这四种储能技术,我们将在下文着重介绍[6]。

信息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虽说储能技术的种类繁多,但按照能量储存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物理储能与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就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重力势能这样的物理能量,典型代表就是上文的抽水蓄能(重力势能);电化学储能则是将电转化为化学能,典型代表也就是时下火热的锂电池。

依照此种分类方式再回看“指导意见”,可以发现这四种储能方式恰好两两一组。其中压缩空气、飞轮储能属于机械储能,而液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则是电化学储能。

物理储能:压缩空气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多的时候将空气压缩起来存储能量,在需要用电时则利用压缩的空气进行发电,而根据发电的方式又可以分为“补燃式”与“非补燃式”两种。

“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在发电时会将压缩空气与天然气进行混合,之后在燃烧室中充分燃烧,驱动发电机发电。这种方式是当前最成熟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功率可达数百兆瓦。德国早在1978年就建成了容量达290兆瓦的Huntorf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但该模式缺点也很明显,严格来说,这种储能就是一个“燃气发电增幅器”,本质还是一个燃气发电厂,需要燃料且存在二氧化碳排放。所以,这一技术已经逐渐被淘汰。

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原理示意图[7]

另一种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就是“非补燃”式,它直接用压缩空气推动发电机做功,不会产生额外的碳排放,同时在空气压缩与膨胀的过程中还会产生额外的冷与热,可以为周围的用户供冷、供热,进一步提升了能量利用效率。因此,该技术路线也成为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首选发展方向,且在逐渐走向成熟。目前江苏金坛(60兆瓦)与贵州毕节(10兆瓦)都建成了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实现了并网发电[8]。

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原理示意图 [7]

物理储能:飞轮储能

飞轮储能的主体由一个大型飞轮构成,在电多的时候用电驱动飞轮旋转,而需要用电的时候就用飞轮驱动发电机发电,把电传回电网。

飞轮储能结构示意图

飞轮在存储能量的能力上,完全无法与抽水蓄能、压缩空气相比,但该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响应快,可以短时间快速启动并且立刻发出大量的电,因此它能够极好的匹配“反应快”“功率高”的场景,比如地铁。

地铁列车总是走走停停,每次制动会浪费大量的动能,飞轮储能可以在停车的时候把车辆的动能存储起来,在启动时为地铁供能,从而达到省电的目的。这样的设备已经在北京地铁房山线实现应用,根据测算,每天一个车站就可节省约1500度电,一年就是50万度水平。

飞轮储能应用实例 [9]

电化学储能: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示意图

液流电池与我们理解的传统电池不同,它由电堆单元(电池发生反应的地方)、电解液(电池化学反应的原料)、电解液存储供给单元(两个大罐子,还有驱动电解液流动的水泵)以及管理控制单元(控制器)构成。

简单来说,就是把电解液放到两个大罐子里,需要时就用水泵把罐子里的电解液抽到电堆单元里,进行充电或者放电反应,反应完了再抽回罐子。这一技术适合用来建设超大规模的电池储能设施——只要罐子够大,储能能力就够强,而大规模储能恰是现阶段最紧缺的能力。

根据电解液的不同,液流电池又可以分为铁铬液流电池、多硫化钠溴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等体系。其中,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最为成熟,已经进入了产业化阶段。全钒液流电池使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且充放电过程为均相反应(都是液体,不会产生气体与固体),因此安全性高(不会发生爆炸),而且循环寿命超长(大于1万次),在大规模储能领域极具应用优势。2021年12月,我国已经在大连建成了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国家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工程投资达19亿元,建设规模100兆瓦/400兆瓦时,未来总体规模为200兆瓦/800兆瓦时,总投资38亿元。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