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发布《天然气展望(世界能源展望2017摘录)》

ERR能研微讯
关注

2018年5月,国际能源署发布《天然气展望(世界能源展望2017摘录)》。

执行摘要

图片标题

相比过去25年,从现在到2040年的这段时间,需要更大的能源结构变化。而在本次《世界能源展望2017》中新政策情景中,我们认为引领能源转型的主导地位的是天然气,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和能效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在此情景中,到2040年,天然气将增长至全球能源需求四分之一,成为全球能源结构中的第二位(仅次于石油)。在资源丰富地区,比如中东地区,扩增天然气的使用相对简单,特别在天然气替代石油的情况中。在美国,到2040年,即使没有限制煤炭使用的国家层面出台,大量的天然气供应能够维持燃气电厂在发电部门中的高占比。

图片标题

发展中国家占据了天然气需求增长的80%,主要由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引领。这反映了这些区域在推动天然气发展政策方面的优先性。发展天然气既可以减低二氧化碳排放也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帮助提高空气质量。但是,大部分亚洲国家的天然气需求需要进口(因此运输成本是明显的),而且相关基础设施也未到位,因此鼓励天然气的使用将需要涉及以上方面。竞争性情景是可怕的,不仅仅是由于煤炭广泛的使用,而且可再生能源也在快速发展。在很多国家中,可再生能源相较天然气享有更大的政策支持—以平准化成本为基础—可再生能源发电正在快速成为一种较为便宜的新发电方式,推动气电成为调峰的角色而不是基核的角色。能效政策也有成为了限制天然气使用的部分之一:当到2040年,气电发电增加现在一半以上,由于更依赖高效电厂,相应的天然气使用只增长了三分之一。

图片标题

美国的液化天然气正在帮助加速转向一个更灵活、液体的全球市场,引入一个崭新的全球天然气秩序。确保天然气可支付且安全,超出充足供给和低价格的现有周期,是长期期望的关键。从现在到2040年,液化天然气占据了这一期间天然气贸易增量的80%。除了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新管道,其他的新增天然气选项基本都是液化天然气。天然气市场的变革是由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市场解放所推进的—大型企业具有更大范围的供应资产。新的买家,通常是小规模的,也正在浮出水面:LNG进口国从2005年的15个发展到目前的40个。天然气供应也呈现多元化:到2040年液化点数量将翻倍,而主要新增的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此外还有俄罗斯、卡塔尔、莫桑比克和加拿大。

图片标题

在新的天然气秩序之下,价格形成机制取决于不同气源之间加剧的竞争,而不是与油价挂钩。由于目的地的灵活性,管道中枢价格和即期价格可行,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在更为广泛的天然气市场中起到了产生很多变化中的催化剂作用。这也为天然气安全带来了红利,尽管如果步伐和方向的改变阻碍了新的投资,在21世纪20年代天然气市场仍存在硬着陆的风险。从长远来看, 一个更大、更液态的液化天然气市场可以能源系统中其他部分灵活性降低(例如,一些国家由于燃煤电厂退役而降低了的燃料转换能力)进行补偿。我们估计,在2040年,主要进口地区,提高其进口水平10%,需要大约十天的时间,这将比目前在欧洲、日本和韩国需要的时间要少一周。

在可持续发展情景,当石油和煤炭下降而可再生能源增长强劲,天然气将成为全球能源结构中最大的单一燃料—景观天然气的贡献在不同地区、不同部分和不同时间段大相径庭。在可持续发展情境下,到2030年天然气的消费量将增长20%和继续保持高增长到240年。在能源系统中高度依赖煤炭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其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有限(特别是在工业部门),而季节性的波动需要整合高份额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时,天然气将成为重要的角色帮助完成这一情景的目标。在可持续发展情境下,满足天然气需求的增长需要对天然气价值链进行每年3200亿美元的投资。当天然气在很多国家成为的供热的关键来源和提供能源可靠供给的安全网时,维修天然气基础设施仍然是很重要的。

天然气的未来与使甲烷—一种作用很强的温室气体——泄露最小化的可靠行动是紧密相连的。尽管越来越多的来自自愿和监管的努力以解决石油和天然气部门产生的甲烷排放问题,但是几乎没有国家制定出具体的甲烷缓解框架。我们为政策制定者和工业行业制定了一个十点的行动议程,以便根据需要实现两个关键目标:测量和减排。

以一个生命周期为基础,天然气与煤炭相比,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明显要少很多;但是并没有理由不采取行动减少天然气开发中的甲烷排放。我们对—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中每年减少7600万吨甲烷排放的成本—提出了首次全球性分析。大约40-50%的排放量可以在没有净成本的情况下减少,因为捕获的甲烷的价值涵盖了减排措施的成本。在新的政策方案中实施这些措施将在2100年(当中国关闭了所有现有的燃煤发电厂之时),对降低的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上升造成同样的影响。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